(来源:佛慈制药)
转自:佛慈制药
进入三伏天,闷热潮湿的天气让不少孩子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腹泻等问题。儿科医生提醒,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夏季更易受暑湿侵袭,此时正是调理脾胃的“黄金期”,及时干预能让孩子吃得香、少生病。
“最近门诊每天都有十几个孩子因为‘不爱吃饭’来就诊,大多是脾胃出了问题。”记者走访兰州市几家三甲医院时,有儿科主任介绍,儿童“脾常不足”,脾胃就像一台还在磨合的“小发动机”,三伏天的暑气和湿气最容易“卡壳”。孩子贪凉吃冰饮、冰西瓜,会让寒气“冻住”脾胃;潮湿天气则让体内湿气堆积,导致孩子没胃口、饭后腹胀,甚至大便稀溏、反复积食。
从现代医学角度看,夏季儿童消化酶活性降低,加上长时间待在空调房、活动减少,胃肠蠕动变慢,进一步加重了脾胃负担。“如果长期不管,不仅影响营养吸收,还可能让孩子免疫力下降,动不动就感冒发烧。”该主任强调,家长别把这些当成“小毛病”。
展开剩余44%要调理儿童脾胃,关键在“健脾又消积”,一些经典的食材配伍就能帮上忙。比如黄芪能帮脾胃“补气加油”,让消化更有力;白术像“除湿小能手”,能带走体内多余湿气;茯苓、陈皮化解腹胀,让肚子不鼓鼓的;山楂、麦芽则像“清洁工”,温和清除积食,避免孩子上火。
“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,药性平和,不燥不烈,很适合孩子娇嫩的体质。”该主任建议,家长们可以给孩子用食材搭配熬粥或者煮水喝。各大药店也有此类食材制成的口服液,如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,摆脱了传统中药的苦味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
采访中,也有医生提醒,调理脾胃不能只靠食材,日常习惯更重要。三伏天要让孩子少吃冷饮、油炸食品,别空腹吃冰西瓜;饮食多吃山药、南瓜、小米等“温软好消化”的食物;傍晚气温凉快时,带孩子跑跑步、踢踢球,促进胃肠蠕动。
“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、腹泻,或者调理后没好转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”有医生表示,三伏天阳气足,调理脾胃能起到“事半功倍”的效果,抓住这个时机,让孩子脾胃棒棒的,才能安然度夏,为成长蓄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信康配资-一对一配资网-证券配资开户-杠杆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