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霞的人格魅力简直太强了!工作专业水平那是相当高,嫁的老公也厉害,夫妻俩双双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人,
即使都这么忙了,海霞还在29岁就生下了女儿,这给很多年轻人都做了个典范!
不过好在她的能力大家都是认可的,有目共睹的,恭喜如今54岁的她事业上又新上了一层台阶!
大家可能以为,告别了《新闻联播》那样的舞台,海霞的生活节奏会慢下来,享受岁月静好。
但海霞偏偏不走寻常路!
去年春天,她成了“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”!那个曾经一本正经播报国际风云的海霞,这会儿却穿着休闲西装,笑容爽朗地走进北京、甘肃的古村落。
展开剩余91%她不是去作秀,而是实实在在地带着镜头,向大家普及古建筑的那些事儿。
镜头里的她,眉飞色舞地讲解着那些饱含历史沧桑的屋檐瓦砾,让人完全看不出她已经54岁了。
这大半年,她最常干的一件事,是带娃。当然,不是带自己的娃,是带一群充满朝气的新人主播。
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的副主任,她把当年的“海霞大姐”模式,又重新启动了。
去年五月份,她带着近三十位年轻面孔,浩浩荡荡地去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沿着先辈的足迹,讲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
有同行拍下视频,海霞站在发射架旧址前,拿着话筒,亲自示范着语气语调该如何拿捏,手把手地帮新人调整站姿,甚至连稿件上的重音符号,她都要亲手圈画。
那份认真劲儿,和当年她在《新闻联播》后台,逐字逐句帮新人改稿子的样子,简直一模一样。
除此之外,她还在学术圈里搞事情。她以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身份,在中传开了一门《播音主持艺术实践》课。
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,下课后她被学生们团团围住,站在走廊里聊了足足半小时。
而她发起多年的“石榴籽计划”,也在这大半年有了新进展。八月,她又去了新疆喀什,完成了一批普通话加电商培训,光是培训人数,就已经累计超过了两万。
这个项目不光拿过中华慈善奖,她自己还当选了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。
闲暇时间,也会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视频,看起来还是那么的让人有亲切感!
海霞能有今天,可不是天上掉馅饼,她骨子里那股子拼劲儿,打小就刻在她基因里了。
1972年,海霞出生在郑州一个普通家庭,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,爸爸做外贸。虽然家里不算大富大贵,但对教育那可是真上心。
小时候的海霞,就特别爱跟着收音机学播音。放学回家,总爱对着镜子练站姿,妈妈教的“吐字归音”口诀,她至今都能脱口而出。
1990年高考,海霞差点和梦想擦肩而过。原本稳上北京广播学院的她,因为志愿填报的小插曲,差点落榜。好在学校慧眼识珠,惜才补录了她。
进入大学,她更是成了出了名的“拼命三娘”。每天天不亮就跑去操场练声,把《新闻联播》的往期节目录下来,反复听,甚至连主播的呼吸频率,她都要模仿。
1993年,刚从学校毕业,海霞就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,一脚踏进了央视大门。一上来,就接连主持了《早间新闻》和《晚间新闻》两档重磅节目。
早班意味着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备稿,晚班常常要播到深夜,但她从没抱怨过一个字。要知道,那个年代的设备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,稿子都是手写。
每次直播前,她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岗,把生僻字标上拼音,重要数据反复核对。
而真正让她站稳脚跟的,是1999年开播的《现在播报》。这档节目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刻板模式,要求主播更具亲和力。
海霞为此特意改变了语速,加入了适当的语气起伏,结果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。
直到2007年12月6日,她首次亮相《新闻联播》,深色西装,整齐盘发,面对镜头眼神坚定,播报国际新闻时语调平稳有力,当天就收获了很多的观众认可。
她的业务能力,在业内是公认的强,2008年,当她获得金话筒奖时,评委给出的评语是:“她让新闻既有权威性又有温度。”
还有她那份透进骨子里的敬业,是最让人佩服的。2007年冬天,直播前演播室的空调坏了,她冻得双手通红,却依然笑着上镜。直播结束后,才发现嘴唇都冻紫了。
事业上发展的如此顺利,感情上也是顺的不行!
海霞的婚姻,一直藏得很深,直到女儿长大后,才渐渐浮出水面。1999年,27岁的海霞事业如日中天,可家里却开始催婚。
同事敬一丹看在眼里,便特意安排了一场家庭聚会,说要给她介绍一个有学问的朋友。
海霞刚坐下,整理好裙摆,就看到一个穿着浅色衬衫的男人走了进来。他气质儒雅,主动打招呼:“我是罗永章,在美国时看过你的节目。”
这个罗永章,可真不简单。他比海霞大几岁,拥有哈佛和斯坦福双博士后的光环,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担任教授,还主持着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国家工程实验室。
别看他在科研领域严肃,跟海霞聊起天来,却特别耐心。
不过,两人交往时,海霞的父母还是有点犹豫。觉得罗永章年龄偏大,又是个总泡在实验室里的“工作狂”,估计没时间顾家。但海霞认准了他的稳重和学识。
2000年,两人低调结婚。婚礼只请了亲朋好友,海霞穿着简单的白色婚纱,罗永章握着她的手宣誓时,声音都在微微颤抖。
2001年5月,女儿出生。产房外,罗永章急得团团转,听到哭声后,他冲进病房,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。
在2007年,海霞刚站稳脚跟,事业达到了巅峰。可就在这时,她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,那就是减少出镜,把更多时间花在女儿身上。
当时,女儿刚上小学,特别黏妈妈。每次海霞出差,孩子都会抱着她的外套哭。
那段“半隐退”的日子,海霞把重心完全放在了家庭。
但她并没有完全放弃事业,只是把工作节奏放慢,主攻午间节目。这样既能兼顾家庭,又能保持专业状态,两全其美。
等到女儿上了初中,海霞才慢慢回归忙碌。但这次,她的事业有了全新的方向。
2023年5月,她正式从一线播音员转向了幕后管理。
从2024年开始,她的新身份一个接一个,她还被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,开课第一天就跟学生说平等交流。
今年,又多了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的头衔,牵头设立了“播音主持创新实验室”。
海霞用这些证明,真正的成功,并非只站在舞台上,而是把每一种身份都活出价值,在平凡中找到不凡!
编辑:小脑袋
信息来源
发布于:河南省信康配资-一对一配资网-证券配资开户-杠杆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