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建军节前夕,一群特殊的历史幸存者的现状被揭露,震撼了所有人的视野。原本以敬畏之心进入他们的生活,但当我看到他们撩起衣袖和裤腿,露出仍未愈合的伤口时,那一刻,我的内心彻底被震撼了。
尤其是在了解到他们过去所经历的惨痛之后,我才明白,这些人曾忍受过怎样人类难以想象的折磨,那股悲愤几乎让我无法控制。让人不禁质问:到底是谁在抵制《731》?
7月31日,博主熊拾遗记录了这一群幸存的细菌战受害者。在他们揭开衣服的那一瞬间,呈现出来的伤痕让人无法直视。
展开剩余83%你是否还记得“浙江细菌战”?在1940到1945年期间,日军的飞机曾飞过浙江衢州的上空,撒下大量的麦粒、粟粒,甚至破布和其他物品。那个时候,没有人知道,这一切其实是日军进行的细菌战。
根据统计,至少30万人受到了细菌战的侵害,死亡人数达到了5万左右。如今,虽然还有少数幸存者,但他们早已年过九旬,头发斑白。表面上,他们看起来和其他老人没有什么区别,但当他们撩起衣物,展示那些满是溃烂的伤口时,那画面令人心头一震。
这些伤痕已经伴随他们超过半个世纪,尤其是1942年的那个夏天,永远刻在他们的记忆中。那时,他们看到飞机在上空盘旋,却谁也没料到,那些撒下的物品竟然是致命的“毒”。
起初,村民们发高烧,然后他们的皮肤开始溃烂,脓水和血水混合着流出,腐臭的味道弥漫开来。而更可怕的是,这些伤口根本不能触碰,一碰就会撕裂皮肉。那种痛苦,仿佛是用刀一片一片地割开肉,随着蚂蚁般的疼痛不断蔓延。
那年,年仅7岁的潘奶奶为了逃命躲进山洞,却成为了她一生的噩梦。这样的折磨,让她至今无法忘怀。更加恐怖的是,周围死去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,每个人都知道,死亡随时可能降临。
直到今天,过去的“细菌战”已经过去80多年,那些曾经侥幸存活的老人,身上仍然承载着无法愈合的伤痕。这些爷爷奶奶的痛苦生活,不仅被历史书中的几行字淡化,更成为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楚。
当熊拾遗了解这些爷爷奶奶的经历时,她无法再保持冷静。她曾记录过许多美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希望这些技艺能够代代相传,但她认为,这些国仇家恨的历史,才更应该被传承。尽管力量微薄,她依然希望将这些沾满鲜血的历史传递给更多人。
就像最近上映的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一样,它让我们再一次面对那段伤痛的历史。首映日,电影以1.55亿票房横扫暑期档,成为票房榜首。但这部电影的上映,引发了不少争议,揭开了中国人14亿人的伤疤。
其中,一位北京小伙的反应令人意外,他公开批评该电影为“烂片”,认为看电影应该是放松身心的事情,而这部电影让他感到压抑和沉重。然而,与他截然不同的是,一位9岁的河南男孩,他在观看电影后全程沉默,流下悲伤的眼泪,愤怒之情溢于言表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回到家后,他把自己珍藏的“日漫卡片”撕成了碎片。这一切,让电影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,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民族精神的传承。
然而,由于该电影的争议,尤其是其血腥镜头的过激表现,电影《731》原定于7月31日上映,却因舆论压力被撤档。但即便如此,仍有超过340万人渴望观看,电影的热度甚至蔓延到了国外。
随着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成功,国际间也开始关注这段历史,一位荷兰博主桑德甚至为此创作了一首关于“731”的歌曲,他为这首歌请来了英国音乐人,并自费购买了版权,希望将这段历史通过音乐传播出去。歌词中的每一句都深刻地触动人心,特别是那句“我没有名字,只是一串编码”,令人不禁毛骨悚然。
虽然桑德的举动遭到了日本部分人的反对,但也获得了全球范围内不少支持。意大利网友认为,音乐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,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历史暴行的严重性。
让人更为愤怒的是,当年日本仍在保留这段实验数据,并将其应用于医疗行业,而至今,很多曾经的战争受害者仍在忍受着来自日本罪行的伤痛。
这一切提醒我们:历史不能遗忘,不管是电影还是伤疤,它们都在告诉我们:那些苦难曾经真实存在过。而我们铭记这些,并非为了怨恨,而是为了更加珍惜今天的安稳生活。就像建军节纪念先烈一样,我们要带着这份记忆,努力生活,确保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。
发布于:山东省信康配资-一对一配资网-证券配资开户-杠杆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